智慧 Wisdom

當他人一直抱怨自己的病痛,如何給出安慰?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去看老中醫,看見他在電話那頭無奈又苦口婆心地叫病患趕快去看西醫。

老:「你快去看醫生,什麼藥都不要再吃了!」
老:「你就是整個牙起來(血壓飆高),才會睡不了。」
老:「吼,現在還早,還有門診,趕快去醫院看,不要再拖了!」
老:「你沒吃降血壓的藥還是一樣不能睡,再拖下去就要沒命了!」
老:「你當然沒辦法睡,沒人陪你去也要去,不要再拖了!

我一進門時,老中醫已經被這通電話煩得喘不過氣來,才知道那是個大她沒幾歲的病患,八十五歲高齡,經常會打電話給她,一下說這次吃的中藥沒有效,一下說老中醫藥費太貴,當老中醫說可以給她免費,因為有大老闆放佈施醫藥費在她那,這老病患卻說:「不行,吃免錢的藥不會好」⋯結果硬是任性地只付了一半的醫藥費,老中醫也只能搖頭嘆氣。

老中醫一邊把我的脈,一邊突然想起我的職業抬起頭來說:「對歐,這些人應該來找妳才對,她們其實是心理生病了。

我:「太焦慮了,喔,更正確的說,我想他們太寂寞了,她打給妳就是要妳關心她、陪她說話呀!」

老:「妳知道我只要有兩個這樣的病人,我都不用工作了!我每次有病人在這裡已經很忙碌,她就打電話來,跟我說要說兩句就好,結果就一直說,病人都被晾在那邊。」噢,我當時就被晾在一旁快十分鐘。

她八十多歲還是神采奕奕,還在努力救治很多人,上山採藥、常飛對岸去作治療,談起這個個案,卻耗費掉她大部分精力。

我:「真的,我懂,有時候要狠心掛他電話,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的。」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幫忙的界限

同樣身為助人產業的一環,專業與幫忙的界限勢必要守得好,因為守住自己的精力與能量,才能持續地給予專業的協助,也才能提供好質量的陪伴。

同樣的,當你的家人,因為身體的病痛經常充滿抱怨、每天都在哭訴自己那裡痛、這裡疼,那將是一個折磨的深淵,當你也想盡各種解決方法,給予照顧、安撫,苦口婆心的勸與陪伴,如果當這個鋪天蓋地的怨依舊持續存在,那麼你需要採取另一個方法了。

痛苦會遮蔽感知愛的能力

身在病痛中的人,或者,認為自己在病痛中的人,眼中、心裡往往只有自己的病痛,根本看不見身旁的人也感受不到身旁的人。

他們要的就是得到自己要的,可能是被陪伴、被支持,但這往往就像短暫的嗎啡,過沒多久便失效;或者他們要的就是他人的憐憫與同情,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去指責兒女的不孝、落得他一身孤寂可憐;或者他們要的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痛苦,也就是全世界就屬他最痛苦,他無論如何都無法被拯救,而他是能夠承受苦的殉道者。

用痛苦連結痛苦

讓他們的眼睛從自己身上的痛苦移開的方法,就是讓他也能體會你的痛苦,也就是你真正跟他一起在「痛苦深淵」中,他才能夠平視你,因此順序為:

1.同理他的痛苦:「我知道生這個病讓你很難受」
2.說出自己的痛苦:「只是每天聽你這麼說,我非常難受,也常常覺得無能為力」
3.說出關係的需求:「我很希望可以好好陪你,包括治療你的病痛,但是一直聽到這些抱怨,我會沒辦法承受。」

當你說完,感受到對方停下來,「張開眼睛認真看你」時,代表他也打開內心之眼,重新檢視自己此時此刻正在做什麼,進而有辦法從痛苦到思考的路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大部分的人都在建議與苦口婆心的奉勸

大部分的人,往往會以「建議」或「你不要」,而這就像他在深淵,你在山頂對他的溫情喊話,最常見的是:

建議:醫生就跟你說要多喝水多休息啊,你就乖乖做就好了,就不會痛了。
你不要:你不要想這麼多啦!不會有事,你不要心煩、不要怕啦!醫生都跟你說沒事。

當你花了大把力氣,你會發現他依舊眼睛閉著、耳朵關著,持續在說著「可是」或「你不懂」,繼續在無止盡的痛苦與抱怨中。

說穿了,就是他們的痛苦要能夠被真正的安撫,就是自己的痛苦被聽見、別人的痛苦也跟著聽得見,他反而會開始對自身行為開始「覺察」,才有可能停下這種相處的模式。

而照顧病痛的過程裡,真正辛苦的並不是體力與時間上的付出,更多的是情緒上的負擔,以及這些抱怨大量侵蝕一個人的精力,讓人在照顧之餘其他生活層面都無法動彈。

故事的後續,那個病人的女兒回到家中帶他去了醫院,到了診間一看到自己母親的血壓指數,女兒轉身就走。她的兒子媳婦都不理他、女兒做也只做一半,究竟你會從老母親的角度說那是絕情、不孝,還是從兒女的角度說那是痛苦、折磨

陪伴你成長:

【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敬,童年的傷】療癒24堂課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