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Wisdom

別急著自責有情緒的自己,將它視為理解自己與他人的素材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好像比較喜歡某個案主,因為跟他們工作起來比較順,或是跟某個案主工作起來特別不順,像我就會這樣請我的學生思考,與案主工作時的順與不順是什麼意思呢?可不可以說出來?

你對某些案主的情緒波動很大,你甚至覺得自己明明是要幫助他的心理諮商師,自己怎麼可以情緒波動大?

但情緒波動大是兩面刃,有可能這代表你對情緒的敏感度非常高,你現在的情緒搞不好不是你自己的情緒,而是從別人身上感受到的情緒,可是若你看懂了、接納了你的情緒波動大,那你其實就會知道這個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我就有學生告訴我自己真的對某個案主的家長感到很生氣,但對於這樣的情緒又覺得自己怎麼可以有這些情緒,這樣很不專業。我通常就會告訴學生,如果有情緒那我們就停下來,好好問自己對方身上散發什麼樣的訊息,或對方有什麼行為讓你感到不舒服,試著把那股不舒服說出來。例如「我常常覺得他在質疑我」、「我常常覺得他在否定我」,這時候你就有一個很明確的訊息,有可能代表他所釋放的人際訊息或人際互動的狀態,就是一種他會讓人不舒服的一種人際狀態,可是如果我很敏感於我身上的不舒服,但我沒有批判自己這樣的不舒服是不專業,反而是拿來作為理解人的一種素材,那這些感官的資訊就會變得非常有效了。

所以邀請你練習,身上的各種感受都其來有因,如果願意去接受這樣子狀態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他人緣很好,一看到他就滿肚子火,那很有可能展現的就是我們助人工作者的議題,也許小時候曾經被人緣很好的人欺負過,以致我一看到人緣好還有這麼多抱怨時,自然滿肚子火;這時候我們就要停下來,如果我對他一直處在憤怒的狀態裡,就很難有辦法從專業與中立的角度去幫忙到對方,很難理解對方訴苦的背後其實有著很強烈的痛苦而我們是體會不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助人工作者的身心覺察背後,其實是很需要對自己有多一點的個人議題探索,甚至可能你個人在人際歷程的傷痛經驗也是要有多一點的覺察的喔!

陪伴你成長:第四期擴大療癒力:助人者個人議題督導班(線上)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

Leave a Response